结构化面试的题型一直以来较为固定,在“怎么做”的题目之中,呈现为工作关系处理、突发事件处理、规划事件处理三种题目,从授课过程来看,我们发现很多学员在学习完这三种题型后,都表示规划事件处理最难把握。因为对学生来说,这种题型虽然不缺乏可说的内容,不会遇到无话可说的窘境,但是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讲的过程中,弱点暴露无遗,逻辑混乱,结构繁杂,可偏偏这种题目说起来内容还挺多,而越说多却越显得没有重点,所以很多同学还会超出答题时长,但很少有效的将要处理的事情说清楚。这类题目对于面试考官来说却是最为直观的一种题型,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政府工作人员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组织某种活动,所以所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最好能让考官眼前呈现出“画面感”。在考官面前有一幕幕的活动的过程,并且有亮点的地方能让考官记住,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标准,而非事无巨细地描述流水线过程。
那么如何有效破解这类老大难问题呢?在各位同学已经学过此类题目的答题框架之上,我们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帮助大家快速的攻克此类题型:
一、宏观有细节,微观有整体
针对于这种题目,还会分为宏观的规划事件以及微观的规划事件。宏观类型的题目会直接问你如何去开展活动,而微观类型的题目则会问你工作重点和亮点是什么?或者如何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这些都是从提问方式上来明确的。初看两种题型有区别,但实质却是一样的。因为即便是宏观的题目,我们也应该答出细节化的活动过程,让考官记住,而这才是与他人不同质化答题的最佳亮点,从而显示出个人的工作经历与答题水平。而一旦进入对细节过程的呈现实际上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微观的答题过程之中。当然如果是答微观类型的题目,那我们自然要不断的扣住题干中的字眼来答题,要让考官明确你在讲细节,不过细节的铺陈也要靠时间线来牵引,并非毫无章法,说到哪想到哪,而是在事前、事中、事后都体现出重点和细节,才会让考官明确知道我们在强调的是什么。
二、个性化要点的选取
此类题目的第二个难点在于模板化痕迹过重,很多同学都明确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答题方向,但是却因为内容过多导致答题过程较为冗长,所以可以采取取得几点要点来答题,要点包括:意义、主题、对象、内容、方式、物资、效果。其实这些要点已经蕴含了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关系。(注意这不模板,模板并不是说完全的抛去思路,就像我们必须用脚走路,绝不能因为抛弃模板就变成用手走路 , 这样便是矫枉过正,主客颠倒了。)而且在真正研究过近年来参加省考、国考的高分学子的答案来看,均体现出一个特点:则是就某一个要点展开说明,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我们涉及到题目中的对象,如何将“对象”这一点答 得 与题干关系密切,却不与别的题目同质化,又不与他人类同化呢?如回答社区要开展“法律进社区”的调研活动,我们可以从涉及对象出发。比如我们可以与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代表取得联系,与附近律师事务所取得联系,与当地司法部门取得联系。并且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将每个主体对象联系的内容展开去说一说。这几句要点虽然简短但是凸显了答题者明确知道涉及的对象,也知道与题干结合,也有了解具体工作的经验背景。
三、体现“问题为导向”的答题思路
在回答此类题目中,我们如果能贯之以“问题为导向”的答题原则,并且在每个阶段都体现出来,再搭配以上两点,便能答出亮点。目前,政府部门在工作中也特别强调“问题为导向”,而这 正是 我们应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所以根据现存的问题,我们便能明确解决的方法以及解决的方式和内容,所以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在什么阶段下,我们都要时刻把握住所答内容是否为解决真正的问题做贡献,如果提到的要点能直接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这一点就是必要且准确的。
所以,各位同学,要想在规划事件类的题目答出要点并不困难,在已知的思路 上 做出调整,并且勤加练习便能答出个性,答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