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试题资料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年国考申论经典论据-“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华图教育 | 2021-08-05 13:13

收藏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1)论据分析

  “临大事而不乱”,出自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 年)苏轼应制科考试的试卷《策略四》,苏轼时年 24 岁;“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出自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皇帝代拟的圣旨《陈侗知陕州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镇定沉着;在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态。在《策略四》中,苏轼认为为政者应以诚为本,要有古代圣贤宽广的胸襟,能临大事而不乱,有所决断才能有助于民。后来,他又提出了“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的观点,主张在紧要关头,要保持原有的常态。苏轼的这一观点秉承了其父苏洵的思想。苏洵在《权书·心术》中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另一种表达。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要镇定沉着,不必患得患失”等观点。

  (2)经典论证文段(背诵) 79

  古人云“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这是一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的处事态度,青年遇事应镇定沉着,不必患得患失。人的一生,必将经历坎坷困顿、喜怒哀乐,只有自身保持定力,保持清醒,保持从容,才能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镇定沉着;在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态,这是青年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