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4 月 23 日是第 23 个世界读书日,同往年一样,阅读又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从书店里铺天
盖地的传统纸质书籍到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书,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价值仍旧不衰,阅读的意
义仍不褪色。开卷有益,“阅”享人生,阅读不是口号,不能仅仅停留在读书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
日均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感受阅读的力量。】
这些年,付费阅读时兴了起来。虽说,“阅读是一种在场”,自己阅读过、思考过,才能
真正沉淀下“别人永远拿不走的东西”;虽说,靠别人把书读薄,是无法获得真正的阅读体验,
但有这么庞大的用户,还催生了那么多的项目,多少说明,这个社会,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的
人,还是多数。【通过时兴的付费阅读,证明阅读是当今时代大众较强的精神诉求与文化刚需。放一段
人民时评中对于知识付费的拓展: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
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
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
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而一位作家主讲的关于《红楼梦》的节目,更是创下 2.2 亿人次的播放量。移
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
那么,阅读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
一位画家的话或许可以作为解答: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一是让我有一间
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的生活。还有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阅读
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
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话虽不同,却殊途同归,读书实际上会给人
带来两种东西:一个知识,一个是智慧。【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在的文学佳作流行读物,
只要我们勤读书、善读书,都能从阅读中获取不灭的知识与人生的智慧。】
知识为什么重要?原因就在于,努力往往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但知识却能让我们理
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智慧为什么重要?因为,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哪一项选择是真正
符合内心的,从心而行,才能步履坚定,这样的人生,也才能无悔的。【知识与智慧之于我们的
意义。】
跟知识、智慧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成长。而读书,正是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宽度的最佳途
径。一个人的精神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这个角度而言,书籍并非是装点门
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正如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为什么喜欢读书》中
所说的:“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他从生命的深
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
品,它不能延长生命之长,却可以拓宽生命之宽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面对当下的纷繁复杂,无论是为了保持内心宁静,还是旨在寻
找航标,阅读都是一把金钥匙。】
精神的成长,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像撒在汤里的盐,不仅不可或缺,也会给人以
不同的感受。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
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一个例子就是,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
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
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
这样一种内心的丰沛,正源于阅读的滋养。【《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在创新传统文化的主题中经
常被用作例证,而雷海为的例子可以用到爱读书、坚持、从容淡泊、诗意生活等话题当中。】
也有人担心,读书太多,会不会脱离生活,成为“书呆子”。其实,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
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茨威格所说的,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
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一个会读书、善读书的人,心中本应
该怀揣的,就是生活,而不是相反。【读书不会让我们远离生活,相反,阅读本身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这正是:
翰墨中有甘霖,书香可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