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申论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代际更替,农民工渴望幸福升级

未知 | 2021-02-06 10:08

收藏

【题目中,“幸福升级”与“代际更替”相呼应,非常巧妙。】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再次唤起人们关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
《2017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提醒我们,如何保障增进农民工的福祉,如何实现他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是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农民工群体是城市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不管是
讨薪难还是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话题一向引人关注。这篇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来诠释,可以阅读
学习。】
长期以来,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辛劳的付出,为中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让农民工享
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政府和社会责无旁贷。从总量逐年增长到 2.8 亿人,到月均收入比上年
增加 6.5%,再到 21.3%的进城农民工开上了汽车……得益于经济形势的稳中向好和惠民政策
的落地实行,农民工群体依然行进在就业稳定、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快车道”上。【行进
在……的快车道上,表达可可以借鉴。】而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在校率达到 98.8%,反映上学
难的比例下降 2.4 个百分点,一升一降,折射出公共政策的温度,抬升了农民工的幸福指数。
【用数据反映出农民工群体在就业、生活、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的进步,直观明了。在申论写作中我们有时
也会用数据说话,但这段中“一升一降”、“抬升幸福指数”等表述,就把干瘪的数据与主题相融合,是
不是更为加分呢?】
与亮眼的数据相比,结构的优化则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时代特征。【承接上段】曾几何时,
一根磨得发亮的竹棒,见证了重庆“棒棒军”的辉煌,也是农民工不怕吃苦受累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熟练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少农民工的“标
配”。【从旧时重庆棒棒军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一组对比引出当前农民工结构优化的具体表现。】新生
代农民工首次超过半数,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 10.3%,接受技
能培训的农民工加入“新蓝领”……经济社会的变迁重塑了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年龄分布和学
历层次,农民工也在南来北往的跋涉中调整着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姿势”。【新生代农民工在年
龄、学历、技能、就业结构等各方面都有着自己的鲜明时代特征,用文章中话说就是,调整着与时代共同
进步的姿势。】
一部农民工的发展史,见证的恰恰是中国改革发展走过的岁月,标注的是中国人追梦圆梦
的坐标。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催生了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第一次民
工潮;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进城农民工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外出务工让亿万
农民实现脱贫致富,10 年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从 3 人增长到 45 人……【举例子的时候,
用排比是很聪明的做法。】可以说,农民工用双手托举了中国腾飞,也用汗水浇灌了美好生活。
【农民工的发展史,拥有着奋斗的底色,用血汗换来自己的幸福生活,更陪伴着祖国的一路腾飞。】
今天,拥有干劲、闯劲、钻劲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融入城市、渴望更
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渴望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其实,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尴尬困境也可以
详谈一下,比如: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从统计数据来看,如何增加本地农民工的收入,
如何纾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焦虑,如何丰富他们的社会活动、更好融入城
市生活,是农民工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事关 2.8 亿农民工的获得感,
事关全面小康的成色。【不管代际如何更替,老农民工亦或新生代农民工,都需要融入城市生活,实现
自身价值。如何做到?下段给出答案。】
30 多年前,正是改革打开了城乡闸门,让摆脱土地束缚的农民释放巨大活力,当下继续
激发活力靠的依然是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群
体,把“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外出农民工纳入跨
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这段对策要记住,都是
实实在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力措施,更具说服力,比空喊口号要好的多。】这些战略擘划、有力举措
编紧织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体系,为农民工开辟梦想成真的道路。【编紧织密制度体系,开
辟梦想道路,这些搭配和表达也可以借鉴。】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如此超大体量的农
民工群体,这就决定了推进改革既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要葆有“时间的耐心”。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控好改革的时、度、效,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设计,才能让新
时代的农民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个结尾角度比较宏大,“发
展理念、政策设计”等表述不太适合放到申论作文中,看看就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