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时评是一个哲理型的话题,有关于人生格局的问题。这种话题也是近几年申论考
试中的“新秀”,面试就用说了,经常会考察。这篇文章所涉到的人生坐标,自我认知,人生格局,奋
斗等关键词,大家可以好好积累。另外,这篇文章是由一个寓言故事引出的,像极了有一些申论题干中给
出一小则故事或者一两句话,让我们“围绕这句话/这个故事”展开论述的题目,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
学习如何引出观点。】
《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
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
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
“井口”。【1.第一段以两则寓言故事引出话题,并且在段尾处抛出观点,很简洁。以故事开篇,其实也
是一种变形的“举例开篇”,只不过,寓言故事开篇是抽象到具体,而举例开头一般是由小见大,使用前
者,可能对大家素材积累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有所要求,不过希望小伙伴们能在平时就下好功夫。2.如果说,
在申论题干要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则故事的话,我们最好也能像这篇文章一样,现在开头进行解释,进而
引出观点。3.大家注意,开头作者用了“这启示我们,……”来点明观点,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表达,
类似的还有“这给我们 XX 指明了方向”“这就说明”“这就警示我们”等等。很多同学在开头引出观点时,
总喜欢用一些诸如“因此”“所以”这样的结论性衔接词,如果在开头已经得出结论了,咱们下面还论证
啥?所以,建议大家开头尽量用一些替代表达,避免结论性词汇出现~】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
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
皆有可能。【第二段对文章观点进行进一步解释,通过正ਃ对比,说明“跳出井口”对人生格局的意义所
在。论证比较具体且清晰,没什么可说的~】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
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
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
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
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第三段结合现实,分析自我设限的“井口”对个人成长的阻碍。综
合二三段,作者从人生格局和个人成长两个角度分析了“井口”的限制和“跳出井口”的意义,两段之间
逻辑比较紧密,一些表达也比较生动形象,大家可以积累起来,尤其是近期准备面试的宝宝们,都是很好
的表达哦~】
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
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
“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
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
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从第四段开始,就
主要是文章的对策分析,分析如何跳出心灵的“井口”了。第四段是文章的第一个对策段,即应该始终保
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论证上,思路也比较清晰,从牛顿和李可染两位名人的例子切入,分析为什么要始
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大家可以注意,当一个对策比较具体时,我们可以从分析对策的意义或者必要
性的角度进行论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论证思路。】
跳出“井口”,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
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
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
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
倒陷得越深。【第五段是文章的第二个对策段,分析要明确奋斗方向。这一段的分析与上面一段恰好相ਃ,
上面是先举例说明再提炼观点,这一段呢,是先进行分析,再举例具体说明,最后收尾总结。两种思路都
没有错,也说明对观点的论证思路可以很灵活。不过,在咱们平时的练习初期,还是建议大家固定一个思
路着重练习,等段位提高之后,再学习多种思路。关于奋斗方向的论述很具体,大家好好理解。】
跳出“井口”,更应勇于走出人生的“舒适区”。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
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
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
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
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
篇章。【第六段是文章的第三个分论点,即要勇于走出人生的“舒适区”。什么是“舒适区”?心理学上
所说的“舒适区”,说的是人往往习惯于已经成形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习惯成自然”式的生活会更
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不愿改变,一旦做出改变,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甚至会引起恐慌和焦虑。关于“舒
适区”,其实应用很广泛,个人成长要奋斗,应走出舒适区;社会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躺在往日的“功
劳簿”上,也得走出舒适区……尤其是现在,我们进入新时代,所以肯定要用适应新时代的改变,用新的
发展理念来突破发展瓶颈,走出“舒适区”,实现自我改革和创新。】
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
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
绽放不一样的光彩。【结尾回扣主题,并且进行呼吁,最后一句大家可以进行仿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