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居所,反应了人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能反应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一个人的经历和文化修养。在建筑所创造的环境中,人民的物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精神能够得到慰藉。因此,打造幸福建筑,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建筑历史,现代建筑普遍学习西方理念和技术,而忽略对建筑能耗问题,造成能源的极大损耗;随着祖国的繁荣发展,城市里的老旧小区出现了各种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亟需进行改造;城镇化的进展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升温,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混乱,发布虚假房源等诸多问题不断发酵。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强盛复兴,也不利于增进民生福祉。要让建筑散发出幸福感,就一定要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为人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打造节能建筑,减少能源损耗。一、制定新的节能设计标准,提高设备能效标准。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大力建设节能建筑,北京市海淀区以公租房项目作为实践,打造超低能耗建筑,既能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而且节约了能源。三、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提供资金奖励,将示范项目进行全国推广。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一、城市里的老建筑问题凸显,居民生活多有不便,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除了进行楼梯节能、室内供给排水、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类改造项目之外,还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老年服务驿站等改造项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政策出台政策,指导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灾难来临时,除了能躲避灾难,还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然后,群众对于如何使用却了解甚少,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适当增加应急演练。三、加大景观改造力度。三里河地区曾经环境脏乱不堪,在进行改造后,三里河地区景色宜人,居民称赞有加, 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政府与居民应当齐携手,打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稳定。城镇化的加快,让更多的年轻人涌入了城市,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问题。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监管和服务平台,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为,明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稳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总之,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能耗的降低,基础设施的完善,监督力度的加大,建筑也会散发出幸福感。打造幸福建筑,不仅是十三五规划建设幸福中国的切题之意,也必将对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