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在网络高度发展、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人的注意力成了最宝贵的资源;相当一部分人在
浏览新闻时,仅仅扫一眼标题,若感兴趣才会继续看下面的内容。于是乎,很多媒体做起了“标题党”,
无视新闻内容,为了博人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夸大事实、歪曲真相;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形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这一乱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章分析:从标题看,本文是一篇以对策为主的文章。文章脉络结构非常清晰,按照“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的结构展开。针对“标题党”乱象给出的一系列对策,我们可以有意识的积累下】
“重磅消息”“令人震惊”“转疯了”……如今,一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常常使
用各种耸人听闻的词语,影响网络新闻环境,浪费很多人的阅读时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
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18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日常浏览新闻时,47.6%的
受访者直言经常遇到“标题党”,41.5%的受访者有时会遇到。受访者指出“标题党”最常用
词语是“独家”“重磅”“震惊”“转疯了”等。81.8%的受访者直言反感“标题党”。(7
月 17 日中国青年报)【首段对“标题党”这一乱象进行简要描述,属于“给出案例”。其中引用了一
系列调查数据。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可能记不清这么多数据。可以用“七成/八成受访者表示如何如何”
这样的表达】
“标题党”的存在并非三朝两夕,不属于新鲜事物。之前许多媒体都深入报道过“标题党”
的类别、形式和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关部门对“标题党”也加大了惩治力度,然而由于当前处
于一个一目十行的信息碎片化和“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些网络信息发布者为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赢得稳定的受众群,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利润,不惜以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梁换柱
等方式,甚至在标题中以情色、暴力为噱头,来吸引公众的眼球,骗取点击量,引起了广大公
众的强烈不满,81.8%的受访者直言反感“标题党”就可见一斑。【本段还属于“是什么”的范
畴,阐述公众对于“标题党”的ਃ感。“一目十行的信息碎片化和“注意力经济”时代”这句关于当前互
联网大环境的背景描述可以积累下来】
在“流量为王”思维的驱使之下,“标题党”衍生的种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舆论环境
生态的健康清朗,是对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很大程度上的减损。特别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
一些公共号更是推波助澜,将正题歪做违反正确导向、夸大事实引发社会恐慌以及格调低俗败
坏社会风俗等演绎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本段给出了”标题党“的危害:严重影响到了舆论环境生
态的健康清朗;在很大程度上减损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会引发社会恐慌甚至败坏社会风俗。我们可以积
累下来,用作申论和面试的素材】
“标题党”乱象折射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中存在的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一些网站法制意识淡薄、个别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如果国家不能对其及
时纠偏矫正,不能利剑高悬从而让其“悬崖勒马”,会严重导致受众对新闻事实信息的误判,
损害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滋生出不必要的社会问题,无形中提升社会的治理成本,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引起公众的恐慌。【本段分析了“标题党”问题的实质,并且指出了
矫正“标题党”的必要性。其实上一段和本段完全可以合在一起写,先说问题的实质,再一齐分析解决“标
题党”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病态网络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报中对其进行“特别关注”,并要求互联
网企业等严格审核内容、规范新闻标题制作,是国家层面开始净化网络空间、遏制“标题党”
泛滥的举措,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让标题党”不再野蛮生长,任性而为,笔者认为必须做好
“内外兼修”、多方互动。【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对策;注意在我们的大作文中最好不要出
现“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达】
一方面,国家应该从宏观上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在媒体中积极倡导坚持正确
的舆论导向,并根据网络媒介自身特点,借鉴国际上成熟媒体自律经验与行业管理准则,研究
制定一套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与操作规程;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等企业必须履行自
己的责任,摒弃“流量为王”的观念,在严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出台更为科学
的考核办法,重视公信力和品牌,从新闻选择、版面设计和受众服务上多下功夫,靠内容和服
务赢得网民信任;第三,网民的力量虽然分散,但网络却是一个聚集场所,在这个自媒体、全
媒体时代,网民的力量不可忽视。因此,网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应该明辨是非、甄
别真伪,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第四,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公布查处的一些“标
题党”案例,以“重典”祛除“标题党”们所制造的乌烟瘴气。【本段给出了 4 个方面的对策:
一是国家要把好新闻媒体发展的大方向;二是网络新媒体要以内容为王,重视行业自律;三是网民要自觉
抵制虚假信息。四是网信办要有效打击“标题党”,维护网络环境。可以积累一下】
鲁迅先生在几十年曾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全句是“捣鬼有术,也有效,
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意思是“耍奸使滑的人自古就有,而且也一直有办法,但是靠
这个成大事的是从来没有的”,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用“低俗手段”虽然能取得一时的利益,但注定无法长
久】新闻离开了真实性就没有生命,标题必须在真实性框架内“闪转腾挪”,一味追求猎奇效
应而罔顾新闻传播的基本伦理,这样的“捣鬼”迟早会被公众耻笑。【说理性结尾,强调新闻标
题要求真,靠哗众取宠的关注注定不会维持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