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申论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别让朋友圈定义了真实生活

未知 | 2021-02-06 10:15

收藏

【小编有话说: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相当多的便利;但同时衍生
的还有一些人沉迷于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生活等负面现象。其实,技术是中性的,本身不存在好坏,是福
还是祸完全取决于人们怎样使用它。所以,对于先进技术,我们需要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认识,趋利避
害,让它为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发挥最大的作用。本篇文章很接近我们的生活,关于朋友圈的很多
表达很生动,值得我们积累;关于使用朋友圈的心理描述很形象,相信我们都深有感触;这也在侧面提醒
我们:在写作时如果能恰到好处的引入生活经历,引起阅卷人共鸣,那么会为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文章分析:针对负面现象展开分析论证的文章,我们称之为“驳论文”,标题中经常带有“不要”
“反对”“别让”“杜绝”“告别”之类的字眼,这样的标题非常利落,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在此之前我们推送过一篇《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我们可
以结合起来一起学习此类文章的写法】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最新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家对
热点问题的看法。但在朋友圈游走之时,却也可能因为一行小字而受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
的朋友圈。它像一道竖起的篱笆,柴扉紧锁,提示着我们这里面是你不可涉足的世界。【首段
列举过于沉迷于朋友圈的表现,但是作者独辟蹊径,没有列举那种“几分钟刷刷朋友圈”之类的普通现象,
而是从“朋友圈谢绝参观让人们感到失落”这个点切入话题,从而强调“朋友圈”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本段和第二段可以合在一起理解。】
当观察他人生活的欲望,遭遇了“谢绝参观”的标识,虽然免不了一阵失落,但细细想来,
这似乎恰恰隐喻着今天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本段引出话题,言犹未尽,为下文进一
步阐述埋下伏笔。在实际大作文中,不建议采用这种零碎的阐述方式,可以考虑将两段合在一起阐述,让
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一位朋友曾说,如果出去旅游,回来不发一下朋友圈,就好像没去过一样。这可能也是很
多人的真实写照。的确,如今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
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生活的际遇,来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作
用一,满足“被看”的需要】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把现实中被时间、距离冲散的
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来维系情感的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作用二,来
“看别人”】在朋友圈二十四小时不落的灯火里,我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举例,阐述朋
友圈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已经高度介入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着我们新的交往方式、
认知方式,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接上一段,分析朋友圈对于我们生活如此
重要的原因】
【前面三段阐述了朋友圈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第四段段首转折,把文章的方向从“离不开朋友
圈”扭转到“加锁朋友圈”上的原因分析上,其实是从侧面阐述“过于关注朋友圈所带来的弊端”】
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上了一把锁,甚至不愿意再发朋友圈?【首
句设问,引起读者关注;我们在论证中可以使用这种手法,它会使我们的文章显得思维缜密。】从心理上
来说【层面一,从个人心理因素来分析“加锁朋友圈”的原因】很多人渴望记录生活,却又不希望
将自己完全展现在他人面前;渴望交流诉说,但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向所有人广播;渴望营造
积极的社交网络,却又害怕别人无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些心理反映到朋友圈中,就有
了“分组可见”“分组不可见”“仅三天可见”等种种操作。技术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很多
现实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本段的
心理描述非常形象,很真实,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心理体验。这种有“人情味儿”的文字非常容易抓住
人的内心,容易引人入胜;现在越来越多的申论大作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自身经历”,这就要求我们结
合主题,把自身相关的经历/感受/体会写进去,写的好的话是非常能出彩的】
在心理因素之外,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展现自己,还在于朋友圈已经从最初个
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如今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层面二,“朋友圈里无朋友”】每个人的微信
好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仅一面之缘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人,或者随时对你“求转
发”“求投票”的人……当朋友圈不再只是纯粹的情感交流地,当朋友圈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
人情负担,当“朋友圈里无朋友”【这句表达我们可以放在引题部分,用来描述朋友圈的乱象】
然也就让人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
当然,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还有很多原因。好友们通过你朋友圈里的一
言一行重新建构着你的形象揣度着你的生活方式品评着你的审美趣味【三个动宾短语连用,
道出了朋友圈对于个人形象强大的影响力】而大多数人又都渴望通过朋友圈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
实现。所以很多时候会用精挑细选的图片、反复打磨的文字,来塑造一个想要展现给别人的自
己。这样一来,发朋友圈也不再是一件轻松事,当人们对“打字三十秒,润色十分钟”式的费
神费力感到疲惫,当有了怕别人多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过多的阴影和焦虑,很多人也就只想做一个围观者而
非分享者了。【本段点出了“朋友圈过度介入生活”的另一危害——让我们的分享过程不再轻松;其中,
段中用到的很多表达很生动,我们可以直接积累下来,用来描述“朋友圈”对我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实,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都会说到一个“真”字。但是如今,在朋友互动
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关于朋
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无论是喜欢也好,逃离也罢,都可能是因为,我们
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朋友圈是我们维系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
【作者的论点:朋友圈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如果过度依赖线上的窗口来塑造一个人、认
识一个人,可能潜藏着很大危险。【重申论点,不能过度依赖朋友圈来维系社交】正如有人所说,
“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因为,
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整篇文章的思路是:提出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很清晰,但不
适用于我们的考场作文,因为过于含蓄、过于曲折。如果把本文放在考场上,我们最好在文章的前面通过
现象描述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提出中心论点,后面再通过分论点,逐一分析其危害、形成原因;最后提
出对策。这样更接近考场作文结构,自己可以动笔练习一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