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这篇评论的标题形式比较中规中矩,也比较适合作为申论文章标题。这个标题也是“方式+
目的”的形式,即“数字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选择这篇时评,一是与网络空间治理有关,二是
与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消息有关,不管是作为热点还是学习论证思路,都比
较适合大家积累。】
从 6 月 19 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反
成瘾’需建立科学机制”“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有关成瘾性电
子游戏的话题,再次引起讨论。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在“风口行业”“新兴产业”等美
誉背后,电子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第一段引出话题,指出
现在电子游戏所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开篇以热点引入,并且简单列举了几个关于游戏成瘾的
例子,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开篇以小见大,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出文章主题。】
早在 2008 年,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就已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
病”诊断范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
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
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现实中,少数青少年玩游戏上瘾,
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
“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对游戏
成瘾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并且在段尾抛出观点。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开头结尾和段首段尾都是比较
重要的位置,如何能在较短的阅卷时间内吸引阅卷人的眼球?就要好好利用这些位置,不断去突出
和回扣观点。】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
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
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不少互联网公司
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
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
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第三段道出实现游戏行业健康发展的出路,并进
行具体化阐释。在论证中,作者用了类比的方法,用工厂的发展理念对比游戏行业发展理念,能够
让道理说明更加具体易懂。其实这种方法我们也经常会用到,举个栗子,就像我们二模说到的网络
空间治理的自由和秩序问题,我们就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和秩序的关系进行代入和类比:自由
与秩序互为统一,秩序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让自由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试想
身处十字路口,随意行驶车辆,红灯不停、遇人不让,只讲自由不谈规则,交通必然瘫痪。同理,
网络空间如果没有了秩序,“自由”便有可能滋生疯狂,丧失理性,突破底线,危害到互联网生态
的健康发展。不过,这一段的写法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是作为申论作文的话,建议大家能在段首的
位置就说明观点,即把这一段段尾的表述调至段首,能够让观点更加明显和清晰。】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所说的“自由和秩序”,比如我们可
以说,自由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
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
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
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
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
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
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第四段进一步探讨解决游戏沉迷问题的方
法,但是在写法上比较新颖,是通过说明紧靠市场调节解决问题的不足来引出更多的解决思路。通
过转折,对危害进行分析论证。而且在对策的说明上,作者通过几个反问句进行罗列,既能够说明
对策的意义,也能引发读者思考,这种思路,当我们想在一段中写多个对策时可以借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
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
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
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
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
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
之趣,【三个小排比,朗朗上口,“增…,添…,促…”的说法可以用于说明某件事情的意义,
大家可以学习使用】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
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第五段分析了家庭教育作用的重要性。关于家庭和家长的作用,大家可以联想到家风,在很多有
关青年人教育成长的问题上都能用得着,大家可以积累一些表达,比如在 2016 副省级国考申论“不
学礼,无以立”中,大家就可以从这个方面分析对策。】
实际上,沉迷游戏的不仅是孩子,更有不少成人;让人沉迷的也不只是具体的游戏,
更是令人难以抗拒的虚拟世界。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成瘾比游戏成瘾更为常见、影响更
深,正在将越来越多人带入“数字亚健康”。不少人跟手机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家人,
一些人已经习惯在微信朋友圈里营造“人生赢家”的虚幻,在网文网剧的“粉红世界”
里寻找代入感,在刷短视频的热闹中排遣孤独焦虑……【这三个小短句的排比,大家可以用
来论证当前一些人沉迷网络世界的问题。】对个体来说,网络若跨越了现实的疆界,失去的
将不仅仅是时间,更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更为切实可感的连接。【第六段将“数字健康”
的主体从孩子拓展到了成人,从游戏成瘾拓展到网络成瘾,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大家可以学习
一下这里面的表达和论证思路,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地提升文章深度和高度。】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
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结尾比较简单,能够回扣到数字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对实现数字健康对美好生活的必要性,最后
发出呼吁,这个结尾“很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