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趁着一模的热乎劲儿,再与大家分享一篇有关乡村建设的旧文。虽然这篇文章是 15 年的,
但是里面的表达的观点至今受用。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苏北的文章观点和表达都很好,但作为申论
作文而言,有一些地方还是需要我们去修改完善的,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理解,认真记忆,灵活运用。】
背上你的行囊,带着你的梦想,到基层去,回乡村去!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各路志愿者
矢志乡建,辞职公务员情归桑梓,年轻新农人追梦田园【这几句话可以用于咱们的模考作文,来说
明越来越多的归乡人才愿意回来建设农村】,已是乡村建设中一道绚丽的景观。“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已是社会逐浪的时尚潮流。遥远的乡愁,也渐渐成为许多人心头越来越热烈的向往。
【开头由“到基层去”的号召引出话题。看到很多学员的开头写的都情浓意浓,但是长篇累牍,这明显是
对开头的作用不清楚。作为文章开头,它的使命主要是引出话题,所以开头大家一定不要留恋,更精彩的
应该留给文章主体部分。这一段中“矢志乡建”“情归桑梓”“追梦田园”等的小排比用得很 6,读起来也
很舒服,大家可以学习,也很适合用在咱们的文章中。】
此情此景,不禁让笔者回想起当年领袖的教导: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
有作为的。只不过,斗转星移,换了人间。这里显现的,已不是当年知青一代呼应领袖号召上
山下乡消灭三大差别的历史回响,而是新型知识分子自觉担负乡村建设使命的坚定的价值取
向,是广大创业青年自主投身社会变革实践的热切的青春迸发。【第二段通过领袖的话抛出文章
观点。作为议论文,为了保证论证的理性客观,申论中很少出现第二人称 “你”如何如何这样的称谓表达,
加入个人经历的时候,也一般采用“笔者”而不会说“让我想到”。这一点给大家做提醒,写作不要太自
由~】
曾几何时,一个个留守的村庄成为社会民生的难以承受之痛,如何拯救它的边缘化、空心
化、凋敝化?中央的一号文件连年都在关注都在求解。如今,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变局中,
广大乡村正生成着日益蓬勃的生机。土地经营权开始流动起来,集约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
业,赋予传统农业丰富多样的业态,许多人做起了家庭农场主的发展美梦;“互联网+农业”成
了又一个风口,中国网农异军突起,重新塑造着农业的产业链条,创新着农业的经营模式,为
现代农业催生出无限的想象;新村镇建设逐渐铺开,在“镇村联动”中演绎着农民家门口的城
镇化故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延伸,编织着农民非农化就业和社区化生活的光明前景。
一批批大学毕业生把创业的目光投向这片复苏中的原野,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一支新锐
力量。【第三段为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分析如何虽然三~五段的段首形成了对仗,文采不错,但是在申论
文章中还是建议大家在每一段的段首句里明确指出观点。这一段的观点我们可以改为:乡村发展日益蓬勃,
以更多业态吸引大学生归来创业。文中划线部分为农村建设中的新机遇,大家可以积累。】
曾几何时,一群群从乡村中鱼跃龙门的学子,宁可在北上广蜗居着漂泊着成为城市的“蚁
族”也不愿弃守,宁可在城中村每天承受那种“有 1 元钱能坐的公交车绝不坐 2 元”的清贫
与煎熬也不忍归去。如今,传统的社会就业观的坚冰在一层层融化,科学的事业发展观的阳光
在一点点升温。【关于新旧就业观的对比描述,建议积累~】学子们终于豁然开朗,体面和尊严不是
外在的虚荣和涂抹的光鲜,而在于自己辛勤劳动的成就,事业腾挪的空间。如果乡村同样有实
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同样有圆梦事业发展的天地,为什么还要株守于城市的蜗居自鄙于城市的
蚁族自甘于城市的压迫?于是,我们看到了别一样勇敢的选择别一样精彩的人生。在贵州晴隆
县,就有这样一对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羊倌”。毕业
之际,刘树军、伊亚莉也曾想过要留在北京,但想到“最大的可能就是给科技公司做推销员,
再干点售后服务的活”,他们就决定自愿到贵州的大山里寻找“梦中的橄榄树”,那就是晴隆
的南方草地畜牧业。“在这里能发挥我们的专业,吃再大的苦,我们也不会放弃”。短短几年,
他们已成为胚胎移植和繁殖中心的骨干力量,也收获了事业成长的丰硕果实。【第四段是文章的
第二个分论点,分析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对大学生个人价值实现和事业发展的吸引
力。与上一段一样,这一段的观点依然不清晰,综合文段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第二个分论点:乡村发展
前景广阔,以科学就业观书写人生精彩。文中划线的例子,可以作为科学的事业发展观、人生价值选择、
扎根基层的例子进行积累。】
曾几何时,一本本市面畅销的“成功学”把财富的积累、地位的上升视为人生的目标和成
功的标识。年轻人脚下的道路越走越窄,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下,越来越多有为青年开始
告别这类“成功”的误导。笔者最近在山西永济蒲韩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采访,看到了一群意
气风发的年轻人,走出校门便跟着合作社的带头人郑冰干,走村串户调查统计,辅导农民改良
土壤发展有机农业,统一购销实现城乡互换……看似日常琐屑,他们却都是满腔热情用心在做,
因为其中有他们渴望的成长,有他们生动的理想。他们不想重复父辈的经历,在努力书写属于
自己的传奇。还有年轻的湖南临澧县副县长刘涛不久前“辞官务农”,他回答外界质疑:“一
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取决于他努力的方向。”他的心里装着理想,装着乡
亲们的日月,打算通过示范,带动村民一起种植高品质水果,再开拓乡村旅游。“等到发展起
来了,还要给村民们买社保,将来干不动了,每月还可发放生活费。”【第五段是文章的第三个
分论点,论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走出“成功学”的诱惑,扎根基层,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干事创业,
为百姓谋福利,为自己谋幸福。这一段我们可以提炼观点为:乡村发展目标坚定,以纯粹初心唤醒大学生
奉献热情。】
知识下乡,人才还乡,这不仅仅是大众创业中的学习跟进,也不仅仅是市场竞争中的职业
取舍。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它在继续拓宽那条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乡建道路。笔者不
久前在美丽乡村郝堂的调研中,就既感受着河南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为代表的主政者“重建乡
村社会”的智慧,也看到了“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从内置式金融撬动村社共同体的实验,还
有知名画家孙君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保留乡村原有文化形态表现村落传统人文肌理设
计的民居,来自北京的营养师志愿者在郝堂小学“食育”教育的试点……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
热切地迎接他们带来的先进实用的经营知识和科学技术,分享他们播撒的扎根乡土的乡建理念
和现代文明,汲取他们传递的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自信。【这一段主要是在论证知识
下乡,人才还乡,让大学生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让农村建设更加科学。在这一段中,作者举了多
个调研的例子,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转换为素材使用。大家在仿写的时候,可以选 1-2
个例子进行论证。这一段的观点我们可以精简为:人才还乡,构建知识分子与农民群紧密合作的乡建之路。】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映照中,许多偏远乡村的发展还严重滞后,创业的条件还严重短缺。【这
句话可以用来论述城乡发展差距大的问题,是不是比干巴巴的一句“城乡发展差距大”要好很
多?】但惟其如此,才更需要我们去为这些新来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引领者鼓呼加油。
同时,带领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各级政府,能不能如同聚焦招商引资那样拿出优惠政策去努力
招才引智?能不能如同创建新型社区那样优化资源配置去服务乡村修复?能不能如同培养大
学生村官下派村第一书记那样投入公共服务去激励更多的青年才俊和知识分子投身于吗美丽
乡村建设新潮?【这一段用了多个反问来提出对策。在我们的申论写作中,不太建议大家这么写,还是
要把对策写具体落地些。不过,这里的几个对策做法大家可以积累,放在自己的文章论述中去~】
到基层去,回乡村去!那里是一片希望的蓝海,那里有无比广阔的天地。【最后的结尾,
作者采用了呼吁的形式。大家在写结尾的时候,也得克制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洪荒之力,结尾之
处简单回扣主题,并且发出呼吁或者展望,适当提升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