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申论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士不可以不弘毅

未知 | 2021-02-07 10:02

收藏

【小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
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篇文章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弘毅”的对策
分享,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提振精气神的点写起,其间事例非常值得大家积累。不论笔试面试,都是
上佳素材。】
每每看到科研尖兵、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典型人物的事迹,心头总有一番特别的感动。
那种担当道义、践行所学、锐意进取的精气神,传递着激励人心的力量。 【开头开门见山,极
其简短。以科研尖兵、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的角度写起,点明全文主旨(横线处),引出后文。】
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可说是时代风貌的生动注脚。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总能立时代之潮
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气。从先秦诸子到“班马”“李杜”,
从严复、林纾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李保国……他们或皓首穷经、寄身翰墨,或潜心钻
研、探求真理,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博学笃行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为更多人照亮了
前行的道路。迈步新时代,知识分子承载着新期待,唯有怀抱“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激发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自身优势,才能不断提振精气神、成就新作为。【这段则是分析段落,强
调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对于时代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例子非常精彩,排比语句气势恢宏,值得大
家仿写学习!背诵也是毫不为过的!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
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今天,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
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只会比以往难度更大。如果缺乏坚韧
的意志、勇毅的精神,没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就难以取得新突
破、开辟新天地。“种子专家”钟扬扎根青藏高原 16 年,“吃最苦的苦”,为未来留下了 4000
万颗种子;“高铁二等座院士”刘先林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背后是他年近八旬依然“永
不停歇”的工作身影。求知求学、科研攻关,没有捷径可走。知识分子不必做苦行僧,但不能
不下苦功夫。 【第一个对策点来了: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不言苦、不畏难的进取精神。这段
的论证思路非常明晰,论点后立马就是关于背景的描述,凸显在当今社会进取精神的重要性,并举出种子
专家的例子加以佐证,最后回扣论点给出结论呼吁。论证的思路其实是非常灵活的,这是最基本的论证方
法,大家可以学习。】
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还当砥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术精神,真正把做人、
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回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时说,当时
没有计算机,只能用算盘进行海量复杂的运算,“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地计算,争
分夺秒”。如果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求是的科学精神,小小算珠如何能撬动大国重器的梦想?
今天,物质日渐丰盈,设施日臻完善,一些人却丢掉了优良学风和务实态度,急功近利、东拼
西凑、捏造数据、粗制滥造,只求著作等“身”,不求著作等“心”。如此这般,何谈以深厚
的学识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引领风气?唯有端正学风,真做学问、做真学问,方能造福国
家、成就自我。 【第二个对策论点: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还当砥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
学术精神。这段的例子也是非常优秀的,和我们的论点主题非常契合。很多人一味追求事例论证,但是事
例往往打不到点上,总是差了点味道。这段论证描写语言也非常顺畅,值得大家仿写学习。】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动能力,检验着一个人的实践品格。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
遇期,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我们还有一些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还有不少领域尚在
“跟跑”阶段,亟待知识分子为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创新支撑。面向现实问题、砥砺
实践精神,将知行合一落在实处,知识分子才能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个
对策点,这段在上两段对策后升华了。上两段都是在谈“精神”,这段则落到了实处,谈到了行动。逻辑
上也是非常顺畅的。】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赓续“弘道”之追求、“弘毅”之精神,为
祖国和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当代知识分子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成就无悔人生、唱
响奋进之歌。【结尾。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很值得考场借鉴,全文排版精简,语言流畅,例子饱满,颇有
亮点,希望大家好好借鉴学习。坦白说时评也许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一日复一日的积累,谁৾
能说没有用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