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申论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宁海路 75 号》唱出时代的坚守

未知 | 2021-02-07 09:09

收藏

【小编说:近日,江苏高院两位员额法官的一首原创歌曲《宁海路 75 号》攻陷朋友圈,被称为新晋机
关民谣。当这首歌的音乐响起,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你,亦或已然上岸的你,是否会被毫无防备的戳中
内心?这次咱们就不谈套路,上点情怀。】
这两天,这首“机关民谣”MV 在网上热度挺高,作词作曲演唱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奶
奶灰”乐队。说是乐队,其实就是江苏省高院的两位法官。叫奶奶灰,因为法官制服颜色是奶
奶灰,也因为一位法官养的狗毛色是奶奶灰的,另一位法官的发色已是奶奶灰。透过这样的细
节也能知道,他们想描摹的,正是自己的生活颜色。【对这首歌的作者以及背景稍作介绍。】
“机关民谣”拿什么配乐,打印机吗?法槌声吗?读报告吗?可以说,机关大院里的人,
从来都是音乐作品的局外人,尤其是流行音乐,大概很少会去关注一个机关干部的喜怒哀乐。
因此这首“机关民谣”,多少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方面,民谣的清新与机关的严肃,制造出
新鲜又强烈的文化反差,更重要的是,它确实真实而克制地唱出了很多一线公务员们的工作与
生活、青春与理想。【流行音乐似乎与机关、体制不沾边,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旋律,朴实的歌词,一改
机关单位严肃古板的形象,唱出法律人的心声,喊出一线公职人员的情怀。民谣的清新与机关的严肃,对
比巧妙,正是这种反差,衬托出公职人员的热血。】
“从庭间到案卷,生活只剩这么点”,一句词引来多少共鸣,这不就是忙到要死的“我”
吗?“渐退的发际线,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有多少伏案的“笔杆子”摸摸脑袋会心一笑,只
能同病相怜。然而,当他们唱出“多少次头顶一片月,胸中万户阅卷声”,我相信更多人陷入
沉思:再有压力再有牢骚,毕竟手握法槌,肩负公义,脑海深处谁没有职业选择时的初心?办
公室里的一盏青灯,连着的是万家灯火!正是因为歌声中的温暖与力量,有人说:连想辞职的
小伙伴听完后都表示放弃辞职了。【这一段从歌词谈起,字里行间流露出机关日常的真实写照,讲述
着压力与责任并存的工作状态,给予同行们莫大的精神慰藉。的确,共鸣,是这首歌火得不能再火的原因
之一。】
与几年前那张著名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小纸条不同,这首歌没有仗剑天
涯的壮阔,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有的是平凡工作中的坚守。其实,无论是立案制改革后忙
到焦头烂额的法官,还是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一丝不苟做好手头工作,是绝大多数公
务员们的日常。而这首歌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正在于传递出如何在重复而庸常工作中保持奋斗
激情的信念。就像词作者所言,这首歌不止是写给自己,而是写给所有的法院人、所有的法律
人,乃至所有在机关大院奉献过芳华、燃烧过青春、追逐过理想的人们。可以说,《宁海路
75 号》在致敬身边的奋斗者,更在激励更多的同行者。【平凡中的坚守,是这一段的关键词。“青
春和年岁无关,与理想与奋斗相连”,这首歌在致敬身边的奋斗者,激励路上的同行者。所以,这里不仅
是宁海路 75 号,这里还是长江道 2 号,是经十路 9977 号,是公正路 9 号;伏案忙于工作的不仅是两位法
官,更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工作在一线的公务人员。】
这其实也是一首关于责任与信念如何传承的歌。“穿制服的小姐姐,已回家抱上了外孙”,
“电梯里的年轻人,那眉眼很像我们”。两句白描,四目张望,三代人的理想接力。这让我不
自觉想到,我们的公号后台,总能收到不少年轻人的留言:看了一学期你们的文章,终于“上
岸了”(考上了公务员了)!很想说,上岸了,也只是责任与担当的开始,难的是保持青春理
想的初心,保留平凡工作中的热爱。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时,不妨听听《宁海路 75 号》,重新
审视自己的忙碌,也许,它并非那么没有价值,也许它恰恰很有意义,而意义本身就需要由时
间来诠释,由奋斗去书写。【其实不只人民日报评论,我们公众号后台,包括各位批改老师也常常被各
种好消息轰炸,人民日报评论君所说的也是我们心中所想,那就是保持青春理想的初心,保留平凡工作中
的热爱。所以,当准备公考的你感到迷惘疲惫时,当工作的你感到枯燥乏味时,听听这首歌吧。】
当然,一首歌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不止这些。一首举重若轻的歌,能让平时“压力山大”
的法官们听得感动万分,恰恰说明传递“爱岗敬业”的理念,有时并不需要声嘶力竭的呼号,
筑牢一个公职人员的理想信念,也不一定就非得刷起大标语。一曲清风拂柳的演奏,能拉近公
职人员与群众的距离,恰恰昭示宣传工作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也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大词宏论。有时候,真实而克制的音符,轻松而酣畅的表达,同样能够
唤醒青春热血,关键就在于,它们要真正触及人们心中流淌的那首歌。这正是:机关民谣燃热
血,理想信念有人听。【这一段思考的角度很特别:一方面,传递职业信念,创新宣传形式未必不可,
关键是要有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通过歌谣的表达,也是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公职人员的工作的
桥梁。表达同样精彩:不一定要声嘶力竭的呼号,不一定要刷起大标语,更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大词宏论,
一曲清风拂柳的演奏,轻松而酣畅的表达,反而能触及人们心中流淌的那首歌。】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