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申论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花钱不一定能买到快乐

未知 | 2021-02-07 09:11

收藏

【分析这篇文章的初衷来自于前几天淘宝那铺天盖地的“年中大促”宣传……主页君傻愣愣等到十二
点,添加了一堆可有可无的玩意,最后也没能抢到自己心仪的优惠券或物件。看到这篇时评,深有感触,
和大家一起分享~】
为了“凑单”,随意添加不必要的日常用品;为了打折,办了会员卡却没用几
次;为了时尚,就将刚使用不久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 ……生活中 不经意的过度消费,
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着社会风气。【开篇引题,注意这些排比句以及排比句中
的例子使用,大家都可以借鉴。难得的是开篇也非常精炼,同学们可以记住这个开篇的写法,
试着模仿写写类似的开头。】
消费是满足个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消费,生产也将失去意义。
马克思说,有些消费能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
而,并非一切消费行为都是理性的。从凸显个人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到刻意追求潮
流的无节制消费,一旦被商品符号、外观包装“迷了眼”,被广告宣传、促销手段
“牵着走”,人们难免会做出并不理性的消费选择。【我 想这段话应该戳中了很 多同
学的膝盖 ~! 大 家 可 以看 看 自 己 的 消 费 账 单, 是 不 是 也 存 在 不 理性 消 费 呢 ? 这 些 生 活中 常 见
的事件思路,都有可能上升高度,变为我们的申论材料,然后出题考你。所以对于生活中的
一些常见现象,大家可以经常多问一个为什么,去挖掘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
结合时评一起学习。】
有人说,花钱买到了快乐、享受了愉悦,何必再细究背后的得失?这种说辞带
有一定的迷惑性,也反过来启示人们,应当进一步思考消费的内涵。消费不仅仅是
简单的比较、购买、使用,在扫码付款的背后,很多环节都凝结着人 们对生活的认
知与态度。面对物质日益充盈、消费更加便捷的趋势,能否准确把握消费的“度”,
怎样厘清“想要”和“需要”,直接关系着个人的消费选择、生活质量。 【 这段话
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对策段落 -----我们应该把握消费的度,掌握正确认识生活的态度。】
心理学上有一种“凡勃伦效应”,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
睐。这具体表现为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支付能力,通过建立心理优势实现自我满足。
现实中,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品、服务的真实性价比。但一
些人或是因为生活品位的过高定位,或是为了寻求特定群体的社会认同,往往会陷
入“虚假需求”的泥淖,不自觉地接受某些和实际收入并不匹配的消费理念。从表
面上看,似乎是在给生活的承重墙涂抹几缕亮色,实际却是悄悄抽走了几块“砖”,
破坏了应有的平衡。【这段又是对消费者们消费心理的一个剖析,积累“凡勃仑效应”,
积累说理表达。】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消费绑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
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一位作家曾专门研究过不同收入群体的日常起居
状态。他发现,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往往是那些在消费上注意量入为出、合理配
置的人。“自由不只是形式,更是心态”,贪恋眼前不断萌生的新欲望,就永远会
有买不尽的东西,难以抑制的消费冲动。增强一份自觉,有意识地建构健康、合理
的消费观,有助于找准“紧迫而必要”的消费需求,避免不合时宜的过度消费。【站
长曾问过我们,财务自由的标准是什么。最后批改老师一致认为,财务自由其实应该是一种
心灵的自由,哪怕你一个月赚一千块,如果你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欲望,那你也是自由的。
如果你一个月赚一万块,你的欲望却达到两万,三万的消费水平,又如何做到财务自由呢?
消费的理智,需要克制和修炼,注重合理性。平衡自己的消费支出,平衡自己的欲望,其实
更容易有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
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纷繁多元的物质世界,一个人所能吸
纳的消费内容,总是十分有限的。超过必要的程度,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以简朴之心,秉理智之性,注重和产品、服务建立真正的效用联系,不被人云亦云
的消费取向所绑架,只为“需要”而买单,一个人才能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真正掌握消费的主动权。【结尾呼吁,最后一句话完美点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