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篇文章的初衷来自于前几天淘宝那铺天盖地的“年中大促”宣传……主页君傻愣愣等到十二
点,添加了一堆可有可无的玩意,最后也没能抢到自己心仪的优惠券或物件。看到这篇时评,深有感触,
和大家一起分享~】
为了“凑单”,随意添加不必要的日常用品;为了打折,办了会员卡却没用几
次;为了时尚,就将刚使用不久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 ……生活中 不经意的过度消费,
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着社会风气。【开篇引题,注意这些排比句以及排比句中
的例子使用,大家都可以借鉴。难得的是开篇也非常精炼,同学们可以记住这个开篇的写法,
试着模仿写写类似的开头。】
消费是满足个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消费,生产也将失去意义。
马克思说,有些消费能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
而,并非一切消费行为都是理性的。从凸显个人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到刻意追求潮
流的无节制消费,一旦被商品符号、外观包装“迷了眼”,被广告宣传、促销手段
“牵着走”,人们难免会做出并不理性的消费选择。【我 想这段话应该戳中了很 多同
学的膝盖 ~! 大 家 可 以看 看 自 己 的 消 费 账 单, 是 不 是 也 存 在 不 理性 消 费 呢 ? 这 些 生 活中 常 见
的事件思路,都有可能上升高度,变为我们的申论材料,然后出题考你。所以对于生活中的
一些常见现象,大家可以经常多问一个为什么,去挖掘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
结合时评一起学习。】
有人说,花钱买到了快乐、享受了愉悦,何必再细究背后的得失?这种说辞带
有一定的迷惑性,也反过来启示人们,应当进一步思考消费的内涵。消费不仅仅是
简单的比较、购买、使用,在扫码付款的背后,很多环节都凝结着人 们对生活的认
知与态度。面对物质日益充盈、消费更加便捷的趋势,能否准确把握消费的“度”,
怎样厘清“想要”和“需要”,直接关系着个人的消费选择、生活质量。 【 这段话
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对策段落 -----我们应该把握消费的度,掌握正确认识生活的态度。】
心理学上有一种“凡勃伦效应”,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
睐。这具体表现为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支付能力,通过建立心理优势实现自我满足。
现实中,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品、服务的真实性价比。但一
些人或是因为生活品位的过高定位,或是为了寻求特定群体的社会认同,往往会陷
入“虚假需求”的泥淖,不自觉地接受某些和实际收入并不匹配的消费理念。从表
面上看,似乎是在给生活的承重墙涂抹几缕亮色,实际却是悄悄抽走了几块“砖”,
破坏了应有的平衡。【这段又是对消费者们消费心理的一个剖析,积累“凡勃仑效应”,
积累说理表达。】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消费绑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
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一位作家曾专门研究过不同收入群体的日常起居
状态。他发现,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往往是那些在消费上注意量入为出、合理配
置的人。“自由不只是形式,更是心态”,贪恋眼前不断萌生的新欲望,就永远会
有买不尽的东西,难以抑制的消费冲动。增强一份自觉,有意识地建构健康、合理
的消费观,有助于找准“紧迫而必要”的消费需求,避免不合时宜的过度消费。【站
长曾问过我们,财务自由的标准是什么。最后批改老师一致认为,财务自由其实应该是一种
心灵的自由,哪怕你一个月赚一千块,如果你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欲望,那你也是自由的。
如果你一个月赚一万块,你的欲望却达到两万,三万的消费水平,又如何做到财务自由呢?
消费的理智,需要克制和修炼,注重合理性。平衡自己的消费支出,平衡自己的欲望,其实
更容易有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
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纷繁多元的物质世界,一个人所能吸
纳的消费内容,总是十分有限的。超过必要的程度,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以简朴之心,秉理智之性,注重和产品、服务建立真正的效用联系,不被人云亦云
的消费取向所绑架,只为“需要”而买单,一个人才能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真正掌握消费的主动权。【结尾呼吁,最后一句话完美点题。】